说起“档案”,你想到了什么?
我想到的,是一幢幢建筑——那收藏着历史点点滴滴的博物馆。本文向您介绍有关《民族档案》的内容博物馆应该是最鲜活、最生动、最直观的“档案”了吧?是我们广大老百姓都能去翻阅的历史“档案”,它们,记录着民族的兴衰起伏。
在北京念书的时候,我经常去博物馆游览。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,我先后四次才全部参观完,这个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“宝库”,记录了我们华夏民族从远古时期到当今时代发展变迁的璀璨文化,其中有古代器具、有书画文字,还有名人雕像,这里再现了历史珍贵时刻,记录了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,这是集艺术与历史于一体的“民族档案”。每次去参观,我都仿佛在翻阅厚重的历史大典,看到民族的文明进步,激发满满的自豪感。
有一次,我看见一位老师带着几十名小学生去参观国家博物馆,老师一边举着小红旗引导,一边跟学生们做介绍,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。那时我想:这真是一堂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,就算这些小学生现在感受不到,可浸透在他们骨子里的家国情怀,是永远都在的。除了参观国家博物馆,故宫博物院里的奇珍异宝、军事博物馆的长枪短炮、中国美术馆的名家字画、中国铁道博物馆的钢轨机车……它们记录着我们国家在不同领域、不同时期的发展与进步,让我大饱眼福、深受教育。
在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时,我还是名大学生,当时没想到,它与我现在的工作关系如此密切。如今我已是一名铁路工作者,博物馆里展出的各种型号机车车辆,有东风、韶山、和谐等等,我在无线车间工作的时候都曾接触过这些车型。博物馆里还有各种铁路钢轨介绍、车牌标志说明、铁路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铁路技术科普等,这些知识我在工作中都能用上。
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民族英雄纪念馆,里面记载着历史伟人的生平事迹,是一部部鲜活、丰富的名人档案。记得上学的时候,每年清明节,学校会组织我们去参观红军越过湘江纪念馆,聆听革命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。去年“七一”建党节,我们单位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了韦拔群、李明瑞革命英雄纪念馆,让我受益良多。
每座博物馆都是记录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鸿篇巨制,是展现我们民族精神的历史档案。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物件、每一幅字画、每一张照片,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过往岁月的兴衰荣辱。翻阅民族的“档案”,珍藏这份可贵的家国情怀。
摘要:恩格斯的《家庭、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和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,在《起源》中,恩格斯通过对民族和国家形成过程的研究,指出了民族与国家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。本文通过对《起源》的重读,简要分析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。 关键词:国家民族部落联盟酋邦 在《家庭、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》中,恩格斯通过对北美易洛魁氏族、希腊氏族和雅典国家的产......获取
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,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。这段话言简意赅,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“根”与“魂”的定位,展现了其文化共识和精神纽带的功能。 从历史维度看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。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、......获取
站立于平阔的田野,我抬起头,仰望着这广大元垠的蓝天...... 仰望蓝天,我看到了女娲。天快要崩塌,女娲艰难地炼五彩石为熔浆修补着天穹的漏洞。凭借心中那坚强的意志,女娲终于使天变得更加广阔,更加明朗。我看到了女娲,这位中华民族的母亲身上那千年不泯的坚持不懈、顽强拼搏的精神。地虽然震裂,女娲的子民同样会让他们的家园五彩重现!......获取
中国有句古语:“百善孝为先”。 感恩父母,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从古至今,我国孝敬父母的事例举不枚举。下面我举两个让我感动至今的故事。 东汉时的黄香,是历史上公认的“孝亲”的典范。黄香小时候,家境困难,10岁失去母亲,父亲多病。闷热的夏天,他在睡前用扇子驱赶蚊子,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,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;寒冷的冬夜,他......获取
坐在二搂教室的座位上,侧目便见一棵枯死大半的冬青树,就这么剩下几条枝桠,还长着青青的叶子。看来,这棵伴着我二年中学生活的冬青树离大去之期不远矣。生命,对于这棵老树已行将就木。我不禁掠过一丝悲凉。 几个星期没有去看它了。时候已近晚秋,一日,我下意识地望了它一眼,猛然间,我发现,在被裹满了白絮般霉菌的枝桠下,挂着一串籽。真真切切的挂着,黑黑的,亮亮的、圆圆的。我......获取
中外官员同台发言时,我总心生羞愧之感:西方的官们风趣、幽默,观点新颖、条理清楚,思维敏捷、表达优雅;而我们官们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、空话,显得平庸无趣,江郎才尽,大失水准。口拙的背后的原因应该是:我们官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。 不读书的不限于官们,更可扩大到“国人”。不少人对“不读书”有着切肤之感: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。许多家庭,高档电器一应俱全......获取
周记写作素材950字_民族档案周记作文下载地址: